Email Alert
|
Rss
首页
内容
出版道德准则
关于 MR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专刊与专栏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作者的道德准则
审稿人的道德准则
编辑的道德准则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及收录
作者及读者
审稿专家
编辑登录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投稿指南
稿件处理流程
申请成为审稿专家
审稿专家登录
表面工程材料与技术
客座编审:
王海斗 陆军装甲兵学院
莫继良 西南交通大学
岳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铁电材料表面电畴结构的压电力显微镜表征研究进展
何东昱, 马国政, 邢志国, 王海斗
材料导报
2022,36(7 ):21120259 -21. DOI:10.11896/cldb.21120259
摘要
(
2005
)
PDF(pc)
(39409KB)(
644
)
收藏
铁电材料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常用于电子、光学和精密机电等领域,未来有望用于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多功能纳米器件中。铁电材料的应用源于其具有自发极化电畴且可通过施加电场实现内部电畴的转向,因此对铁电畴及其极化翻转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实际器件的设计与应用至关重要。压电力显微镜(PFM)方法是一种表面检测技术,基于极化和机电行为之间的强耦合作用,可直接反映铁电材料电畴结构的微观特征,用于探测纳米级压电和铁电特性。本文总结了使用压电力显微镜研究铁电材料表面电畴的最新成果与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PFM技术的成像机制和分析方法;随后,展示了PFM技术在铁电畴结构以及电畴局部动力学中的相关研究,包括铁电体表面电畴结构的表征与识别、电畴的热稳定性、铁电表面屏蔽、电畴的形核、畴壁运动、电畴弛豫、电畴中缺陷的作用等;最后,指出了PFM研究铁电材料的发展趋势,包括铁电存储的应用与规律研究、新型铁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将PFM与其他技术结合对铁电体的深入探究和PFM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对探索纳米压电和铁电的影响等方面。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仿生超滑表面的设计与制备研究进展
范海峰, 郭志光
材料导报
2022,36(7 ):21110226 -21. DOI:10.11896/cldb.21110226
摘要
(
1590
)
PDF(pc)
(16760KB)(
425
)
收藏
受自然界中猪笼草的启发,通过在粗糙结构中灌注稳定的低表面能液体,替代超疏水表面粗糙结构中的空气层,形成稳定连续的润滑油层,制备了注液超滑表面。由于润滑油层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许多液滴在其表面滑动阻力小,难以浸润和黏附在表面。基于超滑表面的这些特性,它们在防腐蚀、防冰冻霜冻、自清洁、抑菌以及防微生物黏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润滑油具有流体特性,表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面临润滑油损失问题,最终导致超滑表面性能失效。因此,提高超滑表面的稳定性、耐久性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减少超滑表面润滑油的损失,研究人员从超滑表面的设计制备出发,在粗糙结构的构筑、修饰剂和润滑油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液体灌注超滑表面、固体超滑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方面出发,详细综述了如何设计制备稳定性好的超滑表面,以延长超滑表面的使用寿命。首先,简要介绍了超滑表面的设计原则,从液体灌注超滑表面的设计和制备角度,详细综述了粗糙结构、修饰剂以及润滑油性能对超滑表面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总结了固体超滑表面的设计、制备方法及面临的问题。最后,对超滑表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的超滑表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盾构/TBM滚刀刀圈性能强化研究现状
王好平, 张蒙祺, 莫继良
材料导报
2022,36(7 ):22010052 -9. DOI:10.11896/cldb.22010052
摘要
(
1461
)
PDF(pc)
(4923KB)(
451
)
收藏
盘形滚刀是盾构/TBM执行破岩掘进的主要部件,被视为TBM的“牙齿”。滚刀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在服役过程中极易发生刀圈磨损,甚至崩刃等异常失效,致使刀圈成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易耗零件,进而缩短盾构/TBM的运行寿命,并大幅提高了隧道施工成本。因此,如何减少表面损伤,延长滚刀的服役寿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工程问题。本文基于刀圈的成形、加工、服役、损伤、失效等全寿命周期阶段,分别概述了刀圈在服役损伤分析、材料成分改良、成形工艺改善、热处理工艺改进及涂层强化工艺优化中性能强化机理,分析了各方法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最后对滚刀刀圈性能强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滚刀强化技术路径及产业化实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文元, 谈辉, 程军, 朱圣宇, 杨军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80083 -7. DOI:10.11896/cldb.21080083
摘要
(
1227
)
PDF(pc)
(3335KB)(
537
)
收藏
铜基复合涂层因其良好的导热、导电、耐腐蚀与耐磨损性能在轨道交通、海洋船舶及冶金化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粉末冶金、热喷涂及电镀等主要涂层制备技术存在制备温度高、基底热损伤严重及涂层内应力高等缺点,这严重限制了铜基复合涂层的发展与性能提升;而冷喷涂技术能克服以上缺点,可为具有良好力学与摩擦学性能铜基复合涂层的制备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然而,目前冷喷涂涂层制备过程中存在的硬质颗粒增强相与无机润滑相难沉积及其与基体间较弱的界面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具有良好力学与摩擦学性能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设计与制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实现具有高致密度、低磨损与耐腐蚀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组分、结构设计与制备,将成为今后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在研究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金属包覆粉末与机械球磨等方法实现了硬质颗粒与无机固体润滑剂粉末在涂层基体中的有效沉积。此外,热处理、激光重熔及搅拌摩擦焊等涂层后处理工艺对改善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塑性及其内部颗粒的界面结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望实现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协同优化。
本文综述了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总结了冷喷涂技术及其涂层沉积原理、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及涂层后处理工艺等对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摩擦磨损的冷喷涂铜基复合涂层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磁流变抛光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进展
肖强, 王嘉琪, 靳龙平
材料导报
2022,36(7 ):20080279 -10. DOI:10.11896/cldb.20080279
摘要
(
2200
)
PDF(pc)
(5518KB)(
587
)
收藏
随着超光滑平面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器件表面粗糙度需达到纳米级,面形精度达到微米级,且无表面和亚表面损伤。传统超精密抛光技术效率低、成本高、不易控制,易产生表面、亚表面损伤,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磁流变抛光技术(MRF)是利用磁流变抛光液在磁场中的流变性对器件表面进行抛光的一种新兴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其抛光过程可被有效控制,且能够实现精准抛光,可达到超精密的质量要求。
本文对磁流变抛光技术中磁流变液和磁极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详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部分、常见材料以及三大指标(沉降稳定性、磁力学特性和剪切屈服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液的沉降率和稳定性都与磁流变液中的成分密切相关,磁敏微粒不同,磁流变液的沉降率也各有不同,通过使用不同的添加剂改变磁敏微粒的表面活性,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沉降性能;磁流变液的组成部分中磁敏微粒作为唯一有效的导磁材料,影响着磁流变液的磁力学特性;磁场作用下,磁敏微粒逐渐形成链状结构,处于凝聚状态,当磁敏微粒的磁化强度不断增大时,剪切应力也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同时本文综述了磁场发生装置中磁极的不同形态对磁场的影响以及磁极的不同布列方式对磁场和抛光效果的影响,阐述了不同的磁极排列方式对磁场大小和抛光垫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相比其他形状的磁极,圆柱形和方形柱状磁体是最理想的两种永磁体形状。
本文总结了目前磁流变抛光技术的工艺研究的新方向,包括集群磁流变抛光技术、可以加工曲面的组合磁流变抛光技术、全球面包络磁流变抛光技术以及超声磁流变复合加工技术,介绍了这几种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能够达到的工艺效果,最后总结了现阶段磁流变抛光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三元MAX相层状陶瓷材料高温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朱咸勇, 丁振宇, 马国政, 朴钟宇, 付田力, 周雳, 于天阳, 郭伟玲, 王海斗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90166 -11. DOI:10.11896/cldb.21090166
摘要
(
1222
)
PDF(pc)
(6727KB)(
594
)
收藏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润滑油脂难以满足高温工况下零部件的润滑需求,三元MAX相层状陶瓷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新型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MAX相材料自润滑原理为:在摩擦力、热作用力下,M位和A位元素扩散至材料的表面并与环境中的氧气结合,持续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该润滑膜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目前,通过试验合成的MAX相已多达80余种,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体系为钛硅碳及其复合材料、钛铝碳及其复合材料和铬铝碳及其复合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MAX相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通过分析可发现MAX相陶瓷复合材料的组成、工况条件及制备工艺技术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影响。MAX相复合材料成分之间需要良好的润湿性,以便于形成致密均匀的复合材料,如钛硅碳与镍的润湿性不佳,但与铜的润湿性较好。MAX相自润滑材料在低于400 ℃的温度及轻载条件下难以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润滑膜;同时较低温度的制备技术能有效地防止MAX相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热分解,更有利于材料表面润滑膜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钛铝碳材料在室温环境下能向其表面释放碳元素并石墨化,其室温至400 ℃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其他MAX相材料。通过对不同A位元素的MAX相材料分析对比发现,Al元素在材料中的扩散速度高于Si、Ge等元素,故与含硅MAX相复合材料相比,含铝MAX相材料氧化膜形成速度更快且抗氧化性更优,同时原位生成的氧化物能修复材料中微纳米级的裂纹。
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在核工业、储能材料、超导材料等特殊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MAX相材料,最后分析总结了MAX相材料本征特征及制备技术对其大范围工程应用的一些限制,并展望了其在宽温域自润滑材料及复杂工程零部件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MAX相材料在高温耐磨自润滑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硬脆材料平面研抛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进展
刘宁, 朱永伟, 李学, 吴鹏飞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60121 -12. DOI:10.11896/cldb.21060121
摘要
(
1527
)
PDF(pc)
(7671KB)(
482
)
收藏
硬脆材料具有膨胀系数低、强度高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学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但其因高硬度、低韧性,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脆性断裂,影响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因此,实现硬脆材料的高效去除以获得低损伤的加工表面是当前硬脆材料加工面临的主要难题。
研磨抛光加工是实现硬脆材料表面平坦化的常用加工方式,可以在保证较高材料去除率的同时获得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研磨加工时,工件材料在磨粒的切削、耕犁、挤压及划擦作用下被去除,该方式作用下的材料去除率较高,但容易造成严重的亚表面损伤。因此在后续的抛光加工中,通常利用化学抛光液与工件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来进一步消除损伤,提升表面加工质量。
然而,研磨抛光工艺的加工系统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了合理地调控加工工艺参数,需要对材料去除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硬脆材料研磨抛光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大体可分为机械作用和化学-机械协同作用两个方面。其中机械作用下的材料去除形式表现为塑性域去除和脆性去除,化学-机械协同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类型又可分为由摩擦作用引起的固相化学反应以及由化学抛光液导致的化学成键与断裂。
本文介绍了硬脆材料平面研抛的常用加工方法,从机械作用和化学-机械协同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硬脆材料平面研抛的材料去除机理,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旋耕刀感应钎涂层热处理工艺研究
龙伟民, 秦建, 路全彬, 刘大双, 吴爱萍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90163 -5. DOI:10.11896/cldb.21090163
摘要
(
997
)
PDF(pc)
(6016KB)(
219
)
收藏
金刚石感应钎涂过程对钢基体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钎涂后热处理是提高基体性能的重要手段,但对涂层也有较大影响。采用高温金相显微镜、SEM、XRD、硬度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钎涂后热处理工艺对感应钎涂镍基合金组织演变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涂后的NiCrSiB钎涂层组织主要由Ni固溶体、CrB、Ni
3
Si、Ni
3
B和Ni-Ni
3
Si共晶组成;淬火处理后,Ni
3
Si-Ni固溶体共晶数量减少,尺寸减小,CrB出现一定程度的长大,且整体Ni
3
Si含量降低;回火处理后,NiCrSiB钎涂层组织晶界附近共晶数量又增多,CrB进一步长大,促进少量的Ni
3
Si组织生成。在钎涂状态下涂层硬度较高,经淬火后显微硬度整体下降,再经回火处理后显微硬度有所回升。以农机装备用旋耕刀为具体对象,研发了钎涂联合热处理提升旋耕刀整体性能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纳秒激光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表面织构的疏水性研究
许骏杰, 康嘉杰, 岳文, 周永宽, 朱丽娜, 付志强, 佘丁顺
材料导报
2022,36(7 ):21120134 -6. DOI:10.11896/cldb.21120134
摘要
(
951
)
PDF(pc)
(7121KB)(
64
)
收藏
利用冷喷涂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Cr-Mo-C-B-Y体系非晶涂层,通过纳秒脉冲激光构造了规则排布的乳突、点阵和凹槽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特征随激光织构的结构及间距的变化而变化。高通量脉冲激光作用下,涂层表面沿激光路径产生更大的凸起物,同时在凸起物上覆盖着由熔融粒子飞溅形成的颗粒物。织构表面同时存在织构、颗粒物、抛光表面三种结构。经过激光加工处理后的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疏水性,与去离子水和钻井液的接触角分别提升至(151.6±0.3)°和(145.9±0.4)°。随着点阵及凹槽织构间距的增加,涂层表面的润湿性从超疏水转向疏水,在间距最大时转变为亲水;乳突织构的间距变化对疏水性影响较小,即使间距增大到300 μm时涂层表面依旧能保持疏水性;同时涂层表面表现出疏水稳定性及低粘附性。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冷喷涂不同陶瓷含量Cu-Ti
3
SiC
2
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
于天阳, 马国政, 郭伟玲, 何鹏飞, 黄艳斐, 刘明, 王海斗
材料导报
2022,36(7 ):21120172 -6. DOI:10.11896/cldb.21120172
摘要
(
1085
)
PDF(pc)
(8529KB)(
98
)
收藏
为获得摩擦学性能优良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合金上制备了不同陶瓷含量的Cu-Ti
3
SiC
2
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纳米压痕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等对不同陶瓷含量的Cu-Ti
3
SiC
2
复合涂层进行了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表征、分析。研究发现,Cu-Ti
3
SiC
2
复合涂层与对7075铝合金干摩擦过程中的主要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耐磨性能较好的涂层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抗塑性变形能力较强;二是Ti
3
SiC
2
含量较高,可有效减少摩擦过程中Al的粘着。陶瓷含量过高时涂层内聚强度降低,相应力学和摩擦学性能下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陶瓷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致密度、结合强度,提升涂层的力学性能,增强涂层的耐磨性。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激光熔覆修复EA4T车轴钢显微组织和强度评价
肖棚, 高杰维, 刘里根, 韩靖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70180 -7. DOI:10.11896/cldb.21070180
摘要
(
1101
)
PDF(pc)
(10365KB)(
112
)
收藏
激光熔覆技术可修复表面损伤的高速列车车轴,延长车轴使用寿命,降低车轴报废率。本研究在EA4T车轴钢表面激光熔覆24CrNiMo合金粉末,并探索热处理(HT)对熔覆层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维氏硬度计及万能试验机分析了熔覆层的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测定了试件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内部组织主要由胞状枝晶、柱状晶和取向随机的细小枝晶组成。由于熔覆层细晶强化以及回火马氏体的形成,显微硬度、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远高于基体。热处理后,由于晶粒粗化和回火索氏体的形成,熔覆层硬度和强度下降、塑韧性提高,并且试样疲劳强度较原始熔覆试样有所下降。熔覆试样呈现出含解理台阶和撕裂棱的微解理型断口,热处理后呈现出含准解理裂纹断口的形貌特征。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基于有限元法冶金冷轧辊表面替代电镀铬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孙伟, 张淑婷, 杜开平, 欧阳佩旋, 杨谨赫
材料导报
2022,36(7 ):21060140 -6. DOI:10.11896/cldb.21060140
摘要
(
922
)
PDF(pc)
(4138KB)(
407
)
收藏
在冷轧过程中,轧辊表面镀层的应力分布是影响镀层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基于冷轧工况,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建立了轧辊和板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冶金轧辊用复合电镀涂层,结合弹塑性变形等相关理论,系统研究了镀层的厚度、弹性模量及摩擦系数对轧辊-镀层界面应力分布及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厚度在20~80 μm时,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大,轧辊-镀层界面峰值应力逐渐减小,当镀层厚度大于60 μm时界面峰值应力又略有增加,镀层磨损量显著降低,网格破损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镀层弹性模量在200~600 GPa时,随着镀层弹性模量的增大,轧辊-镀层界面峰值应力先增大后减小,600 GPa时的界面峰值应力最小;镀层摩擦系数对轧辊-镀层界面峰值应力的影响不大,是次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轧辊表面镀层的性能需求,依据界面峰值应力与镀层结合状态的关系可知,镀层厚度以40~60 μm为宜,弹性模量以400~600 GPa为宜。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渝ICP备12006835号-3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923号
版权所有:《材料导报》编辑部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邮编:401121
E-mail:editor@mat-rev.com